0871-65099533
13759567129
6道选择题及其答案和解析:
A. 提高退休年龄以应对人口老龄化
B. 降低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
C. 增加职工的退休收入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弹性退休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多方面的,包括提高退休年龄以应对人口老龄化(A选项),降低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B选项),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职工的退休收入(C选项)。因此,D选项“以上都是”是正确的。
A. 自愿原则
B. 强制原则
C. 弹性实施
D. 统筹兼顾
答案:B
解析:弹性退休政策在实施时,强调自愿原则(A选项)、弹性实施(C选项)和统筹兼顾(D选项),但并不强调强制原则。因此,B选项是错误的。
A. 提前退休必须达到一定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B. 延迟退休需要单位同意,不可单方面擅自决定
C. 延迟退休时间最多为5年
D. 提前退休年龄不能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
答案:C
解析:根据弹性退休政策的相关规定,延迟退休时间最多为3年,而不是5年。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其他选项均符合政策要求。
A. 大龄失业人员
B. 特殊工种职工
C. 公务员
D. A和B
答案:D
解析:弹性退休政策对大龄失业人员和特殊工种职工有特别的保障措施,如为大龄失业人员延长失业保险金领取年限并缴纳养老保险费,以及允许特殊工种职工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提前退休。因此,D选项是正确的。
A. 养老金收支平衡得到改善
B. 人口出生率进一步提高
C. 人力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D. 求职压力可能增加
答案:B
解析:弹性退休政策实施后,可能会改善养老金收支平衡(A选项),更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C选项),但也可能增加求职压力(D选项),特别是对于50岁以上甚至60岁以上的体力劳动者。然而,弹性退休政策与人口出生率没有直接关系,因此B选项是错误的。
A. 个人根据自身情况提出申请
B. 单位进行审核并达成一致意见
C. 政府直接批准退休申请
D. 按照相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答案:C
解析:在弹性退休政策的申请流程中,个人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提出申请(A选项),单位进行审核并达成一致意见(B选项),然后按照相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D选项)。政府并不会直接批准退休申请,而是需要单位和个人按照流程进行申请和审核。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
关于“弹性退休办法”的考点清单:
人口老龄化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增大,弹性退休成为缓解这一压力的重要措施。
国际趋势:提高退休年龄是全球范围内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多数国家已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退休年龄。
政策酝酿:弹性退休政策经过多年的酝酿和讨论,最终在近年来得到明确和实施。
自愿原则:个人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和工作岗位状况选择是否延迟退休。
弹性实施:退休时间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根据个人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小步调整:退休政策将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避免对社会造成过大冲击。
分类推进: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人群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施策。
统筹兼顾:在推进弹性退休的同时,将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形势、人口老龄化等多方面因素。
时间限制方案:每年设置不同的退休年龄,例如,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每4个月延迟1个月;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每2个月延迟1个月。
地区试点:部分省市如山东、江苏等已率先实施弹性退休政策,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逐步推广: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弹性退休政策。
积极影响:
养老金收支平衡:延迟退休增加了职工向国家缴纳养老金的年限,同时减少领取养老金的年限,有助于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
人力资源开发:老职工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巧,延迟退休可以进一步开发这部分人力资源的价值。
提高退休后收入:延迟退休增加了养老金缴纳金额,同时缩减了退休计发月数,有助于提高退休后的收入水平。
消极影响:
求职压力:对于50岁以上甚至60岁以上的体力劳动者来说,延迟退休可能会增加他们的求职压力。
就业结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如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可能会更加受到追捧。
人口出生率:延迟退休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人口的出生率。
提前退休条件:
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必须达标,例如从2030年起,每年递增6个月,最终提升至20年。
年龄要达标,提前退休最多只能提前3年,并且不能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条件:
必须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需要单位同意,不可单方面擅自决定。
延迟时间最多为3年。
申请流程:个人根据自身情况提出申请,单位进行审核并达成一致意见后,按照相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大龄失业人员: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年限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并由失业保险基金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
特殊工种: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等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以及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职工,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加强对就业年龄歧视的防范和治理:激励用人单位吸纳更多大龄劳动者就业,保障超龄劳动者的劳动权益。
健全养老托育服务: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公众号
0871-65099533
13759567129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