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1-65099533
13759567129
省考申论备考技巧丨如何解决“假大空”的问题
一、精准把握题意,筑牢论述根基
1、深入剖析题干关键词
拿到题目后,务必逐字逐句研读题干,像使用放大镜一样精准捕捉核心关键词。例如,题目涉及 “乡村振兴中的人才建设”,就应紧扣 “乡村振兴” 与 “人才” 这两个关键要素,思考乡村需要何种人才、这些人才如何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具体乡村振兴环节,而非宽泛地谈乡村发展或人才作用,让论述紧密围绕核心主题展开,避免偏题、跑题导致内容空洞。
2、精准解读作答指令
密切关注题干中的动词指令,如 “概括”“分析”“评论” 等,它们如同航标,指引着答题方向与方式。若要求 “分析某现象产生的原因”,那就得沉下心,从政策环境、社会需求、主体行为等多层面深入挖掘根源,绝不能仅停留在现象描述层面,用详实的因果剖析撑起论述框架,使其有血有肉。
二、充分依托材料,充实论证素材
1、精细挖掘材料宝藏
给定材料是申论写作的素材富矿,要像专业矿工一样深入其中挖掘。对于数据、案例、观点等信息,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以 “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转型” 为例,材料中若提及某传统制造业企业引入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生产,就应进一步探究其如何采集数据、分析哪些关键指标、在生产流程哪些环节优化,将这些细节融入文章,让论据真实可感,增强论证说服力。
2、巧妙联系现实拓展
把材料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紧密相连,为文章注入现实温度。比如,论述 “社区养老新模式的探索”,结合当下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人工作忙碌无暇照顾老人的社会现实,以及各地涌现的 “时间银行”“嵌入式养老机构” 等热点实践,将现实困境、创新举措融入文中,使论述贴合实际,避免纸上谈兵。
三、精心雕琢论证,构建严密逻辑
1、打造具象分论点
分论点是文章的支柱,切忌大而无当。运用形象比喻、对比等修辞,让其既生动又精准指向核心。如 “社区治理如精细织锦,需多方合力共绘美好蓝图”,后续阐述居民、社区组织、政府部门等如何像织锦的经纬线,各自发挥作用又协同配合,从社区环境改善、矛盾调解、文化营造等具体方面展开,使分论点落地生根。
2、层层推进论述脉络
论证过程遵循内在逻辑,按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或 “现象 - 原因 - 影响 - 对策” 等清晰链条推进。以 “地摊经济的利弊与规范发展” 为例,先描述地摊经济兴起现象,接着剖析其解决就业、激发消费活力的好处以及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等弊端,最后针对性提出政府规范引导、摊主自律经营等解决办法,环环相扣,让读者跟随思路步步深入,避免逻辑跳跃、论述脱节。
四、审慎锤炼语言,精准传达观点
1、摒弃浮夸用词
远离那些看似高大上却表意模糊的词汇,如 “高度重视”“大力推进” 等套话空话,代之以具体行动描述。例如,不说 “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改为 “政府今年投入 X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湿地修复,新增生态护林员 X 名,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日常巡查监管”,用实打实的数据与行动展现力度。
2、优化语句表达
力求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句式。将长句拆短,复杂结构化简,让阅卷者能迅速抓取关键信息。如 “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资金补贴以及技术指导等多元举措的综合实施,小微企业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逐渐站稳脚跟,实现稳健发展”,可改为 “政府多管齐下,政策扶持、资金补贴、技术指导助力小微企业站稳脚跟”,简洁高效传达核心要点,彰显务实文风。
0871-65099533
13759567129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