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省考申论必背范文:盐碱地变身“金银滩”-省级公务员-航帆网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务员 省级公务员

国省考申论必背范文:盐碱地变身“金银滩”

2025-01-13 15:08 19

盐碱地变身“金银滩”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然而,盐碱地如同大地的“伤疤”,曾让无数农民望而生畏。但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引导,盐碱地正逐渐焕发新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银滩”。(中心论点)

要科学治理,因地制宜,改良盐碱土壤。(分论点一)习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盐碱地的治理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因地制宜的策略。在山东东营,科研人员通过引进耐盐碱作物品种、改良土壤结构等措施,成功将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了丰收的良田。这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耐盐碱水稻之父”陈日胜,几十年如一日扎根海边,选育耐盐碱水稻品种“海稻86”。他带领团队在广东雷州半岛、山东东营等地开展耐盐碱水稻种植试验,均取得成功。如今,“海稻86”已在全国多个盐碱地区推广种植,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因此,改良盐碱地,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断探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治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盐碱地真正变成农民的“聚宝盆”,让“金银滩”的美景成为现实。

要政策扶持,资金倾斜,助力盐碱地开发。(分论点二)“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盐碱地的治理和开发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倾斜。政府应加大对盐碱地治理项目的投入力度,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盐碱地治理工作。同时,还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盐碱地开发领域,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在河北沧州,当地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和农民参与盐碱地治理和开发工作。他们引进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备,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如今,昔日的盐碱地已变成了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的生态园和观光园,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因此,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是盐碱地治理和开发的重要保障。只有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推动盐碱地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让盐碱地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要持续发展,生态优先,保护盐碱地资源。(分论点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盐碱地治理和开发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注重保护盐碱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盐碱地资源,确保盐碱地治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在江苏盐城,当地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将盐碱地治理与湿地保护相结合,打造了一个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湿地公园。这个公园不仅成为了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同时,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和运营,还有效地保护了盐碱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因此,在盐碱地治理和开发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注重保护盐碱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盐碱地治理工作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农民增收致富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地者,政之本也。”盐碱地的治理和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和探索。只有科学治理、政策扶持、持续发展三者相结合,才能让盐碱地真正变成农民的“金银滩”,让大地母亲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书写盐碱地治理和开发的新篇章!(结尾)

文章结构解析

一、开头(引论部分)

开头部分首先引用“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一古语,强调土地对于民生和发展的重要性。接着,通过描述盐碱地如同大地的“伤疤”,以及农民对盐碱地的畏惧,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引导,盐碱地正逐渐焕发新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银滩”。

二、主体(本论部分)

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述:

分论点一:科学治理,因地制宜,改良盐碱土壤

理论论述:引用习总书记的话,强调科学施策和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事例论述:以山东东营为例,介绍科研人员通过引进耐盐碱作物品种、改良土壤结构等措施,成功改良盐碱地的经验。

对策:提出改良盐碱地必须依靠科技力量,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分论点二:政策扶持,资金倾斜,助力盐碱地开发

理论论述:强调政策支持和资金倾斜对于盐碱地治理和开发的重要性。

事例论述:以河北沧州为例,介绍当地政府通过出台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和农民参与盐碱地治理和开发工作的经验。

对策:提出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盐碱地开发领域。

分论点三:持续发展,生态优先,保护盐碱地资源

理论论述:强调在盐碱地治理和开发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事例论述:以江苏盐城为例,介绍当地政府将盐碱地治理与湿地保护相结合,打造湿地公园的经验。

对策:提出在盐碱地治理和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盐碱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三、结尾(结论部分)

结尾部分再次强调盐碱地治理和开发的重要性,并总结全文。通过“地者,政之本也”这一古语,强调土地对于政治和治理的基础性作用。接着,提出只有科学治理、政策扶持、持续发展三者相结合,才能让盐碱地真正变成农民的“金银滩”,为农民增收致富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最后,以“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书写盐碱地治理和开发的新篇章!”作为结尾,呼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推动盐碱地治理和开发工作。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论点明确,论据充分。

温馨提示:本文部分或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2026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

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东风西路123号三合商利写字楼16楼   电话: 0871-65099533 13759567129

Copyright © 2006-2025 航帆培训 滇ICP备2023014141号-9

客服电话

0871-65099533

13759567129

联系微信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