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1-65099533
13759567129
老街巷改造既要留住“面子 ”, 又做实 “里子 ”
问题: 城市的老街巷改造工作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重点之一 。现如今很多城市的老街巷 改造都被群众吐槽“华而不实 ”, 你认为如何实现古与今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让老街巷 既留住“面子 ”, 又做实“里子 ”?
各位考官, 从红砖灰砖老墙到醒狮刺绣珐琅每个历史文化, 历史建筑,都蕴含着岁月
沉淀和折射着城市发展的活力 。城市规划和建设, 必须尊重城市现状和历史沿革, 既要从 宏观规划, 保留区域原有肌理 、建筑风貌, 又要从微观着笔, 做好建筑维护 、功能配套。 如此, 方能便利人们找寻凝固的城市印记。
首先, 要明确二个理念。
第一, 突出地方特色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底蕴, 要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 打造文化 的独特性, 用丰富生动的文化去吸引大家来参观。
第二, 注重人居环境 。改造老街区难免与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碰撞, 要秉持着以人为 本的理念, 注重出行的便利性, 生活的便捷性, 更是要形成居民乐见, 商家可用的融合风 格。
其次, 把握三个关系。
第一, 把握好改造之“微 ”与民生之“大 ”。改造, 在很大程度上是应民生所需 。尽 量保留老建筑的空间肌理 、外部轮廓, 对必要处进行修复, 是改造之“微 ”; 路面修整, 线缆入地, 对卫生 、排水 、照明 、消防 、通信等设施进行改善, 以现代化手段优化人居环 境, 是民生之“大 ”。
第二, 统筹好更新之“微 ”与治理之“重 ”。要广泛听民声 、汇民意, 最大程度集众 智 、聚民心, 减少矛盾纠纷 。 以城市微更新推动治理创新, 确保透明 、公平, 有利于更好
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 ”, 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与治理的成果。
第三, 利用好科技之“快 ”与特色之“光 ”。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要发展的好, 可以 借助科技去展现历史故事, 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 。 同时也挖掘好本地的特色, 用内容去吸引, 用科技去传播, 用故事去感受。
最后我想说, 城市更新, 民生为要。 既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 又改善人居环境, 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才能以城市微改造增进民生福祉。
0871-65099533
13759567129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