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1-65099533
13759567129
让乡土文化迸发新活力
关键词:乡土文化;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土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要素之一。/必须传承弘扬好乡土文化,写好乡土文化资源、乡土文化人才、乡土文化业态三篇“文章”,让乡土文化迸发新活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第一段,中心论点段。文章首先提出了“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观点,强调了乡土文化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核心地位。这种开篇方式能够迅速抓住读者注意力,并明确了文章的主题。】 用好乡土文化资源,打造乡村全面振兴引擎。/乡土文化资源记录了乡村历史的演变、生活习惯的变迁及习俗的流传,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倚靠,更是“留得住乡愁,看得见远方”的基础根脉。/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要注重保护,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预防性保护、日常保养和保护修缮。立足乡土文化资源传承,实施建设村史馆、编辑整理村史村志等乡土文化记忆工程,不断提升乡土文化资源品质和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让散落在广大乡村的古树、古桥、古建筑等乡土文化资源重新焕发生机。/因地制宜加大新时代乡土文化的传播力度,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最美人物评比等活动,强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第二段,分论点一。用好乡土文化资源,打造乡村全面振兴引擎。详细阐述了乡土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与开发措施。简单梳理就是“保护+开发+传播”,通过列举具体的乡土文化资源(如古树、古桥等)和保护方法(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预防性保护),使论述更加具体化、可操作化。】 凝聚乡土文化人才,注入乡村全面振兴活力。/文化人才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第一资源”,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具有引导、示范的重要功能。树高千尺,必有其根。乡土文化人才的培养,同样离不开成长的沃土,/一要在充分挖掘乡土文化人才的基础上,加大对文化人才下乡的政策支持,建立“人才库”,给予乡土文化人才资金、场地、技术等全方位扶持。二要经常性开展各类乡土文化人才培训,创办非遗传承人、乡村工匠、技艺大师工作室,助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高质量发展。三要依托数字乡村发展,加强直播人才队伍建设,/让更多村民触网当“创客”,让更多新农人成为“网红”,走出文化兴村新路子。 【第三段,分论点二。凝聚乡土文化人才,注入乡村全面振兴活力。强调了乡土文化人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培养乡土文化人才的多种途径。如建立人才库、提供全方位扶持、开展培训等方式来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并利用数字乡村发展推动乡土文化传播。这段文字通过“树高千尺,必有其根”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人才对于乡土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创新乡土文化业态,培育乡村全面振兴动能。/乡土文化产业是乡村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在加快乡村产业转型的同时,可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提升农民收入。/一方面,要结合人居环境整治重塑乡村景观,围绕“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传承发展农耕文化,推动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要鼓励乡村深入挖掘非遗文化、传统民俗文化,启动实施乡村工匠、技艺大师培育工程,扶持乡村工匠、技艺大师领办创办特色企业,融合互联网和最新时尚元素改良改善传统手工艺品创造生产,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同时,通过引入艺术元素改造村庄面貌、组建艺术表演队、举办乡村音乐节等推动乡村艺术产业发展,让乡土文化产业吸引人、有效益。 【第四段,分论点三。创新乡土文化业态,培育乡村全面振兴动能。探讨了通过创新乡土文化业态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这段内容通过介绍“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发展模式,以及如何利用非遗文化和传统民俗文化创造经济价值,展示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的关系。】 好风景带来好前景。放眼未来,因地制宜、开拓创新、绵绵用力、下足功夫,不断发掘乡村振兴的优势与潜力,让乡风民风美起来,农民口袋鼓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乡村全面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第五段,结尾点题。文章以“好风景带来好前景”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愿景。这样的结尾既富有诗意,又鼓舞人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0871-65099533
13759567129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