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三问于民”答好改革为民卷-省级公务员-航帆网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务员 省级公务员

申论范文:“三问于民”答好改革为民卷

2025-03-27 17:27 6

“三问于民”答好改革为民卷



       关键词:改革;人民;为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什么)/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为什么)/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奋力书写更加精彩的改革为民答卷。(怎么办)

     【第一段,中心论点段。通过引用权威文件引出文章主旨,强调改革应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观点。提出金句,“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强调改革的重要性及其动力来源。“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具体阐述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可以看出这一段分为三个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写作逻辑。】


       在“问需于民”中答好“改革为了谁”之问。站在谁的立场上,为谁谋利造福,是检验改革性质的试金石,也是改革能否成功推进的关键(提出问题)/我们党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发展的痛点、难点,人民群众最能切身感受,推动发展的政策准不准、好不好,人民群众也最有发言权。(具体分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就是要直面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从中找准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提出措施+成效)

     【第二段,分论点一,在“问需于民”中答好“改革为了谁”之问。通过提问“改革为了谁”引出讨论。“站在谁的立场上,为谁谋利造福,是检验改革性质的试金石”强调改革的目的和立场。“发展的痛点、难点,人民群众最能切身感受”指出人民群众对改革需求的敏感性,强调人民的需求和感受,指出人民是改革的受益者。提出具体的行动方向,具体措施紧扣“问需于民”,强调办实事的重要性。】


       在“问计于民”中答好“改革依靠谁”之问。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群众的智慧)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中国之治的根基,到河长制、林长制等基层探索走向全国……(具体案例)/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伟大进程,每一次成功的取得和实现,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尤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激发群众参与改革的热情畅通群众参与改革的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改革的机制,在一次次问计于民、广集民智中推动和促进改革劈波斩浪、奋楫向前。(具体措施+成效)

     【第三段,分论点二,在“问计于民”中答好“改革依靠谁”之问。通过提问“改革依靠谁”引出讨论。强调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列举具体案例增强说服力。具体措施紧扣“问计于民”,强调群众参与的重要性。使用排比句式,如“激发群众参与改革的热情、畅通群众参与改革的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改革的机制”,使文章更加有力。】


       在“问效于民”中答好“改革造福谁”之问。人民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者,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评价者(重要性)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让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社保城乡统筹、有序衔接,让人民获得更可靠的保障;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让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具体成果)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以群众到底认不认可、满不满意来检验改革,才能让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发展无止境,改革无止境。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人民的获得感就是改革的含金量,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不断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具体措施+成效)

     【第四段,分论点三,在“问效于民”中答好“改革造福谁”之问。通过提问“改革造福谁”引出讨论。“人民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者,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评价者”强调人民在改革中的双重角色。列举具体成果增强说服力,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持续用力解决民生问题,具体措施紧扣“问效于民”,强调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性。使用排比句式,如“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高度概括了当下的重点工作,使文章更加有力。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总结全文)答好改革为民卷,要有站得高、看得远的胸怀眼光,也要有不弃微末、久久为功的精巧细心(提出期望)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必将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重申主旨)

    【第五段,结尾点题。引用金句“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简要总结全文,强调文章的核心观点,强调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惠及全体人民。提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期望,使文章更具感染力。重申文章主旨,形成闭环,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温馨提示:本文部分或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2026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

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东风西路123号三合商利写字楼16楼   电话: 0871-65099533 13759567129

Copyright © 2006-2025 航帆培训 滇ICP备2023014141号-9

客服电话

0871-65099533

13759567129

联系微信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