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1-65099533
13759567129
一、横行无忌
【解释】: 形容反动势力猖狂活动,为所欲为。
【出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
二、傲贤慢士
【解释】: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三、青山不老
【解释】: 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
【出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后报。”
四、不遑宁息
【解释】: 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同“不遑宁处”。
【出自】: 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故勉精历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
五、击鼓鸣金
【解释】: 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出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羊放马。”
六、村野匹夫
【解释】: 村野:荒村山野。匹夫:平民百姓。旧指没有知识、没有地位的人。
【出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
七、秉烛待旦
【解释】: 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出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
八、下笔成章
【解释】: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出自】: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九、能征惯战
【解释】: 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出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十、任重才轻
【解释】: 责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胜任。常作谦词。
【出自】: 三国蜀·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任重才轻,故多阙漏。”
十一光阴荏苒
【解释】: 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出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双是新春。”
十二刻肌刻骨
【解释】: 形容感受极深刻。
【出自】: 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绍诗表》:“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十三万全之计
【解释】: 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同“万全之策”。
【出自】: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十四力排众议
【解释】: 竭力排除各种意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
【出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十五刖趾适履
【解释】: 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实际,勉强迁就,生搬硬套。
【出自】: 三国·魏·鱼豢《魏略》:“刖趾适履,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
十六倍道而进
【解释】: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出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
十七目不邪视
【解释】: 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
【出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妇人请竺同载。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
十八安身之地
【解释】: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出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十九赔了夫人又折兵
【解释】: 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出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二十宝刀不老
【解释】: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出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0871-65099533
13759567129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