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1-65099533
13759567129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中国汉字的演变
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考点是“中国汉字的演变”
01文字起源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相传为黄帝的史官,被誉为汉字的创造者。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在汉代广为流传,并在考古发现中得到了印证。
02原始汉字的萌芽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汉字产生之前,古人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的最原始的记事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03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最早成熟的文字体系,源于商朝的甲骨文。从甲骨文起,汉字的形态演变大致可分为七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1.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记录占卜,故又称“卜辞”。因其最早在殷墟被发现,亦称“殷墟文字”。甲骨文内容既有对简单事物的描绘,也有对复杂事件的描述;既有记事,还阐明思想,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2.金文
指铸刻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吉金文字”,始于殷商时期。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笔力粗犷,风格典雅,古朴而富有变化,标志着汉字由图像向书写艺术的转变。
3.篆书
(1)大篆
相传为周宣王时史籀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书。秦时称为大篆,与小篆相区别。
(2)小篆
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
4.隶书
亦称“佐书”,盛行于汉朝,亦称“汉隶”。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将篆书的圆转笔画改为方折,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对汉字的改变很大,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隶书为后来的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奠定了基础。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5.楷书
又称正书,或真书,始于东汉。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到唐代发展到高峰,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就是由楷书演变而来的。
6.草书
始于汉初,当时通行的是草隶。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的书法作品。代表作如张旭《肚痛帖》、怀素《自叙帖》。
7.行书
东汉末年产生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代表人物:“二王”:王羲之,王献之。
刷题巩固
(2025年云南)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错误的是:
A.甲骨文的内容多为“卜辞”
B.“书同文”中的“文”指的是大篆
C.“钟鸣鼎食”中的两种器具均是金文的载体
D.隶书是篆书的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答案B
【解析】A项正确,甲骨文,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因商朝的人大都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故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即“卜辞”。
B项错误,“书同文”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政策,以秦国的小篆为标准,统一全国文字,这里的“文”指的是小篆,而不是大篆。
C项正确,“钟鸣鼎食”出自《史记·货殖列传》,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二者都是青铜器,而金文指的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所以这两种器具均是金文的载体。
D项正确,隶书是由篆书演变而来的,它简化了篆书的结构,将篆书的圆转笔画改为方折,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0871-65099533
13759567129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